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生态环境部:推动100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

发布时间:2021-11-01

生态环境部:推动100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十四五”时期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和《“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2021年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信息来源于生态环境部

“十四五”期间,如何开展固体废物管理工作?如何统筹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加快补齐设施短板,提升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能力?小编结合上述提及的《工作方案》与《指标体系》做出了整理,供参考。

01工作目标

推动100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

到2025年,城市固体废弃物产生强度稳步下降,综合利用水平和比例大幅提升,区域设置设施缺口基本补齐,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明显,基本实现固体废物管理信息“一张网”,“无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02工作任务

强化顶层设计引领

明确建设期内城市基础设施保障能力需求,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农业废弃物等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及无害化处置设施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范围,保障设施用地。构建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形成由城市向建制镇和乡村延伸覆盖的环境基础设施网络。

降低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填埋量

以锰渣、赤泥、废盐等难利用冶炼渣、化工渣为重点,加强贮存处置环节环境管理,推动建设符合有关标准的贮存处置设施。

促进主要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

探索推动农膜、农药包装等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着力构建回收体系,促进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

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水平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建立完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构建城乡融合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推动城乡环卫制度并轨。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推动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促进废玻璃等低值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

统筹建筑垃圾治理体系,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循环利用模式,加强收集、运输、利用和处置管理,合理布局转运调配、资源化利用和消纳处置设施。

有效防控危险废物环境风险

支持研发、推广减少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和降低工业危险废物危害性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促进源头减少危险废物产生量、降低危害性。规范医疗机构可回收物收集利用,完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保障重大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理能力,完善应急处置机制。

加强制度、技术、市场和监管四大体系建设保障

深化固体废物分级分类管理、生产者责任延伸、跨区域处置生态补偿等制度创新,提升综合管理效能。加快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领域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激发绿色低碳的新动能。建立完善固体废物信息化平台,打通多部门固体废物相关数据,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监管格局和服务模式。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多、产生固体废物量大的地区,每年新增固体废物100亿吨左右。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高、利用不充分,部分地区垃圾围城、垃圾遍野已成为民生之患。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刻不容缓!

城市垃圾分类收集系统

近年来,城市垃圾分类收集系统给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良好解决方案。利用气动的方式,将垃圾通过预设的管道封闭收集、密封保存,直至送到垃圾处理厂,让垃圾在城市内不污染环境,从而提升社区的管理质量和水平,是现代化绿色城市建设重要基础设施。

医院污物管道智能收集系统

通过气动输送管道对医院内的非医疗垃圾及污衣被服进行智能收运,是一种对垃圾实行全封闭、压缩化、集装化收运的现代垃圾运输及汇集方式;系统在医院应用后将极大提高医院内的整体垃圾收集效率、杜绝垃圾及污衣被服等污物对病患、工作人员及环境的二次污染,是现代化绿色医院建设重要基础设施。

智能垃圾分类系统

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可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智能垃圾箱数量。智能垃圾箱通过人脸识别或扫描二维码、刷IC卡 等方式进行鉴权管控,语音引导居民进行投递。智能垃圾箱具备自动开关门、自动称重、AI智能识别、满桶预警等功能实现 居民社区生活垃圾智能分类投放管理。凭借智能垃圾分类大数据管理平台,可实现设备管理、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权限管理等,从源头上解决垃圾混乱问题。

生态环境部:推动100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

我们专注于设备安全性和综合效益的开发初衷,并为客户提供清晰的行动计划解决方案以及具体的施工措施。